【别再折腾了,高校评估应该缓行】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启高校教学合格评估以后,对高校的各种评估便接踵而来。
优秀评估、审核评估,还有各种名目、各种级次的单项评估,如学科专业评估、课程建设评估、就业评估、共青团学生会工作评估……大大小小,林林总总,轮番进行,越来越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高校的拿手戏。
一轮大的评估开始,全校动员,提前一两年准备,部门个个有指标,人人头上有任务。凑材料,挖亮点,找特色……忙得不亦乐乎。在评估面前,其他一切工作都要让路往后排。评估中最响亮、最流行的口号就是“以评促建”,但真不知这种反复频繁,且带有一定形式主义做法和懒政因素的评估,能对高校的科学和长远发展起多大作用。其是否会对学校的自主办学和正常工作产生干扰,更值得忧虑。
应对评估,最令人头痛的是特色指标。高校扩招以来,同质、同构化日趋明显。全国3000多所高校,每一类学校都有那么多,每一类学科专业更是你有我也有。你说,都是培养同一种或同一类人才,哪能有那么多特色?于是,便东拉西扯,生拼硬凑,靠山的说山,近水的言水,连自己都觉得牵强附会,评估专家更是心知肚明。
高校累评估久矣!实事求是地说,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少一些兴师动众的评估,多一些深入调研,多掌握一些一手资料,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好。